從 10/8 入手 FM2 後 , 便開始了我的底片之旅
把喜歡的挑出來 , 共8張 (如下圖)
8/36=0.222… , 第一卷覺得還可以的照片比例2成22
超乎預期的高阿…應該是我標準太低了 v( ̄︶ ̄)y
回想看到成果的那一刻 , 感覺地球好像是為我而轉的 <-- 腦袋有洞
由於是第一次拍底片 , 所以有觀察到一些現象
大家做個探討也不錯 ( 鞭我可以 , 小力點 , 我怕痛 XD )
主題如下
1. 精選輯 (自以為)
2. 曝光
3. 色溫變化
4. SB-700 是否…
5. 數位與底片
6. 感想
7. 其他照片
8. 相關連結
1. 精選輯
器材 : Nikon FM2 , 24mm f/2.8D , 50mm f/1.8D
Exus CPL , 快門線 , fotopro TX-mini .
底片 : AGFA vista plus 400
沖掃 : 天虹數位
所有照片頂多剪裁 , 沒有再經過其他後製
圖01.
圖02.
圖03.
圖04.
圖05.
這是在2017攝影器材大展上拍的
看到show girl 在打拳 , 想說是不錯的題材
等我調好光圈快門 , 她們已經打完了 ( ̄. ̄)+ … 無言
圖06.
圖07.
2. 曝光
a. 內建的測光蠻準的 , 基本上只要是 +o , o , o- 都算曝光正確
b. 夜景如何知道曝光時間
方法一 :
一開始完全沒有頭緒 , 靈機一動就利用 D750 測光試試看吧
D750 固定ISO400 , 光圈同FM2 = f/8 這時候D750顯示5sec
試拍後OK , 換FM2上場 , 結果如精選輯-圖02.
真沒想到數位測光跟底片測光的基準是一樣的
方法二 : (我沒試過 , 再找機會試試看)
不可能永遠D750帶著吧 , 於是我左思右想著替代方案
後來想到應該可以這樣做 , 用最大光圈來找快門
假設 : f/2.8 時 , 快門 1/2 sec 時FM2 測光顯示 “o-“
所以我要 f/8 的話 , 快門 1/2 x2 x2 x2 = 4 sec
不過這方法的風險就是
當最大光圈 + 最慢快門 , 測光還是顯示 “-“ 的時候就沒轍了
c. 曝光不足會怎樣
曝光要2秒 , 第一次按B快門太緊張只按了0.5秒吧
意外發現一點點曝光不足 , 竟有一些些的文青感
會有一點點綠綠的 , 霧霧的感覺
應該是曝光不足 , 底片上的材料反應不完全吧
我看過期底片的那棟樓 , 有些照片也是霧霧的
想必是部分材料過期 , 導致對光沒有反應 ( 猜 ( ̄ー+ ̄)y-' )
3. 色溫變化
在數位相機裡有自動白平衡 , 那底片呢
我在拍北門的時候是從 太陽快下山 --> 天色全黑
D750照片上的色溫是從 7000 --> 3000
底片的變化如下
天色全黑時地上的草都變黃綠色了
我試著把同時間750拍的raw檔 , 修改白平衡到跟底片接近時
色溫大概是5000左右 , 所以這支底片色溫應該是5000附近
適合晴天陰天使用
4. SB-700 是否 …
我身邊只有SB-700, 想說來測試一下可否觸發
事實勝於雄辯 , 是可以的 …賺到了 … ~ˋ( ̄▽ ̄#)ˊ~
但是 , 問題來了曝光值怎麼算
我這張是先用D750 用同樣的光圈, 快門, 距離 , 測試閃燈出力後
再換成 FM2 上場撿現成
不過 , 出外時不可能在那邊慢慢試
我想應該可以用最大光圈 + 慢快門 找到 “+o , o , o-“
之後再搭配GN值 <-- 這我還在研究中 , 也不知道可不可行
5. 數位與底片
剛好有些照片 , D750 跟 FM2 都有出勤
有點張飛打岳飛 , 那就打打看吧 ( ̄y▽ ̄)╭
提供照片給大家看看 , 相同的第一張是FM2 第二張是 D750
蘭花這組顏色差異頗大 , 肉眼看實體蘭花顏色跟750拍的接近
6. 感想
在摸了五年的數位相機之後 , 第一次接觸底片相機 , 感覺甚是微妙.
很不方便 , 不能調ISO , 手動對焦 , 要時時注意曝光 , 拍完不能馬上看成果 , 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拍什麼.
但也正因如此讓我在攝影時多了一些樂趣 , 排列著光圈快門的組合只為了求一個曝光正確.
小小觀景窗中觀察是否合焦 , 就定位後的喀嚓一聲 , 任務完成.
然後…反正也不知道拍得怎樣 , 就只能繼續的走找下一個按快門的機會.
直到底片沖洗完看到成品的那一刻 , 都是喜悅的.
只是 … 這樣的喜悅是有成本的
底片100 +沖掃70 +去台北車錢128 / 36張 ~ 8.27 / 一次快門
值得嗎 ?
對我來說 , 用8塊錢買快樂
當然值 … Ψ( ̄∀ ̄)Ψ
7. 其他照片
8. 相關連結
留言列表